35.一门精进是为上

今天跟大家讲,众生和菩萨都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 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成员受苦, 整个家庭都很苦;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过得好,那么整个 家庭都会好。众生跟菩萨的感情和关系是非常接近的,一 家人有一个人不舒服,都会连累全家;一个众生有磨难, 菩萨也会痛苦。一个菩萨如果没有慈悲心,他就不叫菩萨 摩诃萨;我们今天是众生,我们学佛没有慈悲心,那么我 们就不是菩萨摩诃萨,所以,菩萨就等于慈悲的象征。

那么,我们学佛人要想和菩萨合二为一,我们必须要 首先拥有慈悲心,要舍去自己,去慈悲别人,这样的慈悲 心称为慈悲极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舍去自己,再去 慈悲人家,而不是单单地慈悲别人,不肯付出自己利益的 人,这些人只称为一般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舍去小我, 成全大我。也就是说,能够帮助到众生的人,他才是慈悲 到了极点。爱他人要胜过爱自己,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的,只有菩萨可以以自身去替代众生的罪业,所以,众生 的病自然就跑到菩萨身上去了。菩萨为众生牺牲自己,这 是慈悲境界所为。

有一句话叫“山道多崎岖则羊亡”,就是说,山中的道 路弯弯曲曲,这只羊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它在 山上走啊走啊,永远停不下来,最后就筋疲力尽地死去。 还有一句话叫“修行多法则丧生”,也就是说,人在修行的 时候,因为学的法门太多,这个修一点,那个修一点,修 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修成,但是生命已经没有了。这就 是我们要懂得警惕,在学佛修心的道路上,自己不能摇摆 不定。

我们有太多的人,觉得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也好, 最后,自己真正的好法门就没有学到。修佛修法,不要再 去追求和学太多的东西,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我们不要 再去贪,认为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实际上,这个好有它 的道理,那个好有它的原理,而我们这个好是有它的佛理, 同样都是一个理,看你选择哪一个。所以,修法不要再去 追求,要专一修一个法就可以了,专一修一个法门就可以 了,你只要能够抓住佛性和本性,你就不会学偏。在学佛 学法当中,你不管学什么佛,学什么法,你只要记住你是 菩萨,你是佛,你就不会学偏。

我们众生,一生做错太多的事情。孔老夫子讲过:“吾 不见,好德者也。”就是说他没有看见很有道德的人。孔老 夫子又说:“正人君子,吾未见也。”也就是说,一个正人 君子都看不到,有道德的人都很难看到。所以,一个人如 果去学一点好人,做一点好事,只要坚持有恒心,这个已 经不容易了。

众生在犯错之后,不觉悟者,虽是忏悔,但抵不过诱 惑,又会犯老毛病的。一个人的毛病就是,自己犯了很多 的错误,知道忏悔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不能抵制自己 的诱惑,这件事情对自己又有诱惑了,他又会犯老毛病。 就像有些人碰到钱,他的诱惑来了,有些人碰到色,他的 诱惑来了,他抵不过,而且他曾经做错过。过去他抽自己 的嘴巴说,“我再也不做了”,但是,诱惑来了,他又会犯 老毛病,这就是造成他一错、二错、三错,到最后还是改 不了的原因啊。很可怜,这些人他不能改正自己身上的毛 病,他不能改正,他就得不到真正的忏悔。

实际上,修心要从心里修。师父再三跟你们讲,学佛 修心的人要从心里来修,要一门精进地修,从心里修,就 是一个“诚”字;一门精进地修,就是一个“勇”字。大 家要记住,一个人勇往直前,他就是拼命地在学习、在修 行、在修心。

学佛的人,只要和佛相应了,你就能够成为佛。什么 叫相应?你今天说出来的语言是佛言佛语,你今天做出来 的动作是菩萨的动作,你今天所有做的一切,如果跟菩萨 相应,你就能够成为佛。在平时,一个人的念头只要出现 一点点善良的东西,这个时候菩萨马上就出现了。所以, 要经常动善念,菩萨就经常在你身上,一动一个善念,菩 萨就来了,一动一个邪念,菩萨又走了。在临终的时候, 一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讲的就是靠平时天天做善事, 做功德,学佛修心,不做坏事,那个时候一个念头才能真 正发挥它的能量,他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 直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不要经过中 阴身,就是不要到下面去等待宣判,这是很好的。

不要去学太多的法门,要一门精进。师父跟你们讲过,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菩萨根据人间的八万四千种烦恼所 应运而生的法门,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不同的人量体裁衣 的各种法门。就像现在开车一样,有的人买德国车,有的 人买日本车,有的人买澳洲车,不管你买什么车,每种车 上总有一些功能是你车上没有的,有的车可以自动关窗户, 有的车可以自动开后门等,反正总有不一样的性能,不可 能所有好的性能全部集中在你一辆车上,这就叫“人无完 人,金无足赤”啊,哪有一个完美的人啊,哪有一个黄金 是百分之百纯金的啊。要懂得,一门精进,就能即身成佛, 因为你精进了,佛就常住在你心中,你就能即身成佛,显 现七彩佛光,也就是说,你身上的彩光全部出来了。

我们学佛学法,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记忆力好, 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到了中年的时候,也就是你要选择 科目的时候,这就像小孩子读到高中的时候,你就要选择 哪一个法门精进了。所以,人到了中年,要一门精进,找 寻一位明师,定下自己的终身将修持哪一个终身法门。你 们去看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意上,很多中途改 行的人,他的生意,或者事业总做不过人家一直在做这个 事情的人,因为行行出状元,因为每一行都有诀窍,你想 把人家的经验拿到自己身上来,很难很难,因为经验是靠 着积累的。

年轻的时候要多闻,就是多听;中年的时候要单修一 法;老年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就想一想求生往生——我 今天学佛修心,我什么都不想了,我这么大的年纪,我还 有什么好想的,什么这个法门、那个法门,没有什么可想 的了,一心求往生,真的要放下自己。我们要懂得,到了 老年,如果你还每一个法都想修,你都想做,你都想求, 到了晚年你还以为自己身体好,可以赚钱,还能这样那样, 最后,你是一个法门都求不到,你会这辈子什么都求不成。 这就是师父今天上课开始的第一句话:“修行多法则丧生。” 生命没有了,没有时间了,明白吗?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