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經时,避免出偏差的方法是什么?
答:念經时就是和菩薩接气讲話,要无欲心静,佛说无欲自然心如水。关键在自己的心,要时常察看自己的心,私心杂念有没有减少。时常擦拭自己的心靈,保持心靈的纯洁干净。越是这样,佛 性显现得越多,越不容易被这些靈性侵害。
(答案仅供参考)
2、念經之前,如何正确祈求菩薩保佑?
答: 念經之前祈求菩薩保佑的时候要报出自己的名字,念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念,如果有所祈求时,要在念經之前先求,但要避免超越正常理念的欲求。
(答案仅供参考)
3、要怎样清楚地认识到阴阳不能连?
答:要清楚地认识到阴阳不能连,往世的缘就像我们看电视时另外一个频道的节目,不要主动去接此频道。不论善缘还是恶缘,过去的就是讨债或还债的一个过程,是暂时性缘尽的一种表现。
(答案仅供参考)
4、修心是学佛的过程,要怎样地勤修精进?
答:修心是学佛的过程,要如履薄冰地勤修精进。
(答案仅供参考)
5、要认识到靈性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世界,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量自保之前,唯一能做的是什么?
答:唯一能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和勤修精进。
(答案仅供参考)
6、如何理解“恶因通三世”?
答:恶因通三世,对于多数人来说,一份因果会在前世、今世和来世三世内清算完,除非有特殊的情况。
(答案仅供参考)
7、因果定律谁也不能阻止果报的产生。果的成熟需要一个怎么的过程?
答:果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种子变成果实一样要很多因素促进才能成长。
(答案仅供参考)
8、怎样让善的种子成长到成熟,结成善果?
答:我们可以在果报成熟之前,用新的缘来化解,通过念經,许愿,放生,做善事,积功德等等,使恶果成长的土壤成分变化,从而使恶果得不到养分在没有成熟之前枯萎,继续修行,就可以让善的种子成长到成熟,结成善果。
(答案仅供参考)
9、如何理解“当思地狱苦,恒发菩提心。”?
答: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以地狱之苦为镜,时常鞭策自己,明因果,努力修行,一心向善。思地狱之苦能让你知道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带来的后果,能帮助我们断恶念,斩私欲,戒贪瞋。知道什么行为会受什么苦,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基础修正我们的心和行为。
(答案仅供参考)
10、能否得度,主要有哪两个因素?
答:能否得度,主要在于自己的发心,如果自己没有要求得度的心愿,谁也度不了。还有一个因素是机缘,发了心机缘不到不得度,有了机缘不发心同样不度。
(答案仅供参考)
11、有机会接触到臺长传的法門,就是机缘,哪些情形属于不发心?
答:有机会接触到臺长传的法門,就是机缘,但是不悟,犹豫不决或还在四处张望,就是不发心。
(答案仅供参考)
12、如何才能得度?
答:在修行的过程中,你们应该在佛菩薩的慈悲下,臺长的指导下勤修苦修,一直到智慧开了有了悟性,那时才能进入正修圆满智慧的境界。
(答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