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问答题及答案

1、修心怎么修,怎么擦拭我的心?什么是悟?

答:①要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

       ②悟就是想通。               

       ③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

(答案仅供参考)

2、为什么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答: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也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答案仅供参考)

3、修行修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答: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达到觉悟的最高境界——彻悟。

(答案仅供参考)

4、从哪三个方面修行避免“身口意”造孽?

答:行为的规范杜绝身体造的孽障,言语的禁忌使自己不造口业,意识品行的提升又是为了防范意念上的坏念头,从而少造意业。

(答案仅供参考)

5、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話,都是功德。

(答案仅供参考)

6、为什么说初学者谈不上修心?

答:因为当身上的孽障还很多的时候,你的债还太多,心上的污垢还没有擦拭,谈不上修心。

(答案仅供参考)

7、为什么说修行和修心是息息相关的?

答:从修行的三个方面还可以看出,修行和修心是息息相关的,要修正自己,首先就得发觉自己的行为上有什么不正的地方。这个“觉”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反省自身,反省自心,逐步提高。

(答案仅供参考)

8、为什么说修心没有按部就班的操作规程?

答:因为各人的业力不同,修行所遇到的障碍不同,从而修心之路也就有千差万别。

(答案仅供参考)

9、修心的基本起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境界?

答:修心的基本起点就是修正心靈,达到心净心定的境界,也就是着眼于实际,从我们身上的毛病找起,去除三毒“贪瞋痴”,去掉我执他执,从而定下心来,一心修行,得到心靈的纯净,逐渐地明心见性。

(答案仅供参考)

10、为什么说“忍辱精进”就是保持我们心靈纯净的方式?

答:忍辱不是懦夫的表现,而是唯一的不“接”恶缘的法寶。只有忍辱而不接这口“恶气”,才能使恶缘不落地生根,忍辱是表相,真正要求的是心不起波澜视外辱如无物,也就是修心中的“境转心不转”。 

(答案仅供参考)

11、如何得心净?

答: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

(答案仅供参考)

12、什么时候才是学佛的入門之时?

答:心靈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門之时。

(答案仅供参考)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