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白话佛法》第二册24篇《把握当下、佛心弘法、妙法度人》,再次对境自省。师父开示到:“为什么很多人不懂慈悲,就是因为从来不知道为人家着想,只想到自己,我生气了,我难过了,我不舒服了,这个人就是没有慈悲心。”读完深觉惭愧,学佛修心不是时间长就是境界高,也不是念经多就是能实践。哪怕平常在外能多为他人思考,可一旦碰到自身利益或是自己不舒服时,却把别人忘得一干二净。
前段时间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但这时又正好碰到了考验。在最宠爱自己又最亲近的父母面前,我的自私自利暴露无疑。自己有点身体不适,就无法忍受和承受父母的情绪和斥责,碰到问题只觉委屈,却未曾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当子女的又怎能不懂承受一点点的斥责呢?真的是惭愧。师父说生活就是道场,人成才能佛成。平常孝敬父母,却不能承受他们斥责带来的一点点委屈,又怎么算得上是孝且顺呢?更何况还常常依赖父母,把最坏的情绪发泄给他们。学佛真的是无上智慧来解决生活的问题,只知理论而没能实践就不是自己的智慧,还是无知。师父最近说第五个法宝是忏悔,弟子忏悔不仅仅是忍辱得不够,更是自己根性上的我执和自私。
第二册24篇中结尾师父说:“遇到事情永远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人家想,这个人就是慈悲。”平常放生,度人,行善助人或许是慈悲的体现,但真正的慈悲是无我,是无论自己如何,也能为他人思考。这一点确实做得不尽人意。虽然改变习性不容易,但弟子有信心,有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有师父开示的智慧精华,还有身边家人的善意指点,弟子相信一定能够在当下就调整心态,学习去承担,去让自己更强大,忘却自我,爱身边的人,乃至真的去爱去慈悲更多的有缘众生。
同修 2021-08-20 14:41
来自师父博客精彩感言摘录(六百六十五)
2021-10-01